硅谷最近不聊机器人了,改聊房地产了。
当然,盖的不是给人住的房子。是给AI住的,是塞满了GPU的数据中心。这股狂热甚至有官方盖章。白宫那位人工智能高级顾问,早就为特朗普总统的AI革命定下了调子:多建,就一个字,建!那句“建设吧,宝贝,建设吧!”现在都快成硅谷的“吃了吗您”。
钞票不是钱
科技巨头们显然把这话刻进了DNA。砸钱的架势,好像美元是纸印的。Meta的高管直接摊牌了,2028年前,准备好6000亿美元,专门给AI盖“豪宅”。
OpenAI也没闲着,拉上甲骨文要干一票大的。一个叫“星门”的超级项目,5000亿美元。亚马逊更狠,接下来两个季度,每个季度烧掉三百多亿。
就今年,亚马逊、Meta、微软和谷歌,这四个用电大户,预计要在AI基建上砸3200亿美元。这是什么概念?比芬兰整个国家的GDP都多。离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一年的总收入,也就差那么一小步。
市场当然是嗨了。纳斯达克指数今年涨了19%。英伟达、谷歌、微软涨幅都超过25%。最夸张的是甲骨文,直接飙了75%。但谁都闻得到,这场狂欢里,赌徒的气味太浓了。钱是真金白银地花出去了,AI到底能不能把钱赚回来?天知道。赌赢了,新时代的大门就开了。赌输了,就是股市从珠峰跳崖,留下一堆没人要的空房子。
听起来很美
资本市场一片鸡血,现实却总在打脸。纽约大学有个教授叫加里・马库斯,一直在给硅谷这套“大力出奇迹”的玩法泼冷水。他就觉得,这条路走不通。
事实好像也在帮他说话。OpenAI八月发的GPT-5,很多人用完感觉就那样,一点小升级,远没有吹得那么神。根本看不到“算力翻倍,性能起飞”的影子。
贝恩咨询的报告也说,就算你把钱当柴火烧,最顶尖的模型还是会犯低级错误,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幻觉”。
更要命的是,绝大多数AI项目,压根不赚钱。麻省理工今年夏天一份报告,像一盆冰水浇在大家头上。企业里95%的早期AI项目,连本都回不来。消息一出,科技股当时就绿了。
AI不仅没当成生产力神器,有时候纯粹是来添乱的。有学者专门造了个词,叫“低效产出”。就是指员工用AI生成的那些破烂玩意儿,质量差到还得同事跟在屁股后面修改。一项调查里,1150个员工,居然有40%的人说上个月就收到过这种“工作垃圾”。
熟悉的配方
这场景,太像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了。今天的AI公司,和二十多年前的互联网公司,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都不怎么赚钱,全靠“颠覆世界”的故事活着。
OpenAI的CEO奥特曼自己都精神分裂。你问他投资者是不是太激动了?他说是。你再问他AI是不是史上最牛的事?他点头说是。这种自己打自己的状态,就是整个市场的缩影:一半是海水,一半是火焰。
回头看2000年那场大崩盘,最该警惕的,就是基础设施的过度投资。当年,电信公司信了一个邪,说“互联网流量每100天翻一番”。于是,在美国疯狂铺了8000万英里的光纤。
结果呢?流量每年也就翻一倍。巨大的落差,让无数光纤成了摆设,这就是著名的“暗光纤”。康宁公司的股价从快100美元,一路跌到1美元。整个产业链,哀鸿遍野。
现在,镜头切回来。今天的数据中心,动不动就要“覆盖半个曼哈顿”。万一,未来的AI应用根本没那么多人用,这些钢筋水泥、电缆和GPU组成的庞然大物,会不会成为新时代的“暗算力”?
决定生死的几张牌
当然,历史不会简单地复制粘贴。和当年只看点击率的公司不一样,现在的AI头部玩家,手里已经有真金白银了。微软的Azure云业务,靠着AI高速增长。OpenAI的年化收入,据说也快摸到200亿美元了。
但投入和产出的巨大鸿沟,依然扎眼。有人估算,过去两年,微软、Meta、特斯拉、亚马逊和谷歌,往AI基建里砸了大概5600亿美元。而能明确算到AI头上的直接收入,只有区区350亿美元。
真正决定这轮AI浪潮能走多远的,不是那些改变世界的宏大故事。而是三条非常实在的经济学曲线,能不能在短期内走到一条路上。
第一条,成本。AI的算力和算法,能不能越来越便宜?而且是飞快地便宜下去。
第二条,需求。企业用AI,能不能从尝个鲜,变成离了它就活不下去的刚需?
第三条,资本。如果钱一直很贵,利息很高,那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本的技术投资,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划算。
只有这三件事同时发生:成本暴跌、需求暴涨、钱不太贵。这场烧钱大赛,才可能善终。
结语
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看,别听故事,要看报表。要看利用率、成本线、回款速度这些冷冰冰的数字。看数据中心,别只看装了多少台机器,要看GPU到底有多少时间在干活,电费多少钱一度。看模型,别只看跑分多高,要看它在实际业务里,到底是帮你省了钱,还是让你多花了钱。历史总在押韵。互联网确实改变了世界,但它没在2000年就实现所有承诺。那些当年跑得最快的人,都被现实狠狠教训了一顿。AI也一样,它肯定会改变世界。但它能不能避免重蹈覆辙,不在于口号喊多响。而在于那几条朴素的经济学曲线,到底能不能,拐向对的方向。
炒股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